Steel trade

新闻中心

“钢铁奥运”闭幕,多家钢企和代表获表彰

发布日期:2018-06-08返回列表

9月19日,“首钢杯”第九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落下帷幕,来自首钢集团的赵满祥、中国宝武集团的杨军、首钢股份的张浩和王涛分别获得高炉炼铁工、金属轧制工、天车工和电焊工的第一名。


首钢集团等10家企业荣获“团体奖”;宝山钢铁股份等10家企业获得“优秀组织奖”;永兴钢铁等6家企业获“最佳进步奖”;李淼(昆钢)等6名裁判被评为“最佳裁判员”;周殿华(首钢集团)被评为“最佳监审员”;鉴于首钢股份对本届大赛的贡献,竞赛组委会授予首钢股份“特别贡献奖”(完整获奖名单附后)。


“这是一届开放、创新、出类拔萃的大赛”,9月19日,在“首钢杯”第九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闭幕式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秘书长刘振江高度评价了本届竞赛。他认为,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做到了一届比一届好,有力地促进了钢铁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

 74支代表队、244名选手经过5天的角逐,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和共青团中央城市青年发展部共同举办的“首钢杯”第九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于9月19日在首钢股份落下帷幕。来自首钢集团的赵满祥、中国宝武集团的杨军、首钢股份的张浩和王涛分别获得高炉炼铁工、金属轧制工、天车工和电焊工的第一名。

高炉炼铁工、金属轧制工和天车工的前三名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意后,将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这三个工种的第一名将向全国总工会申请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前三名的选手可晋升技师职业资格,已具有技师资格的,可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前4~15名的选手可晋升高级工职业资格,已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的,可晋升技师职业资格。获得全部竞赛工种前三名且年龄在35岁以下的选手报共青团中央同意后,将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每个工种的前20名选手获得“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称号;首钢集团等10家企业荣获“团体奖”;宝山钢铁股份等10家企业获得“优秀组织奖”;永兴钢铁等6家企业获“最佳进步奖”;李淼(昆钢)等6名裁判被评为“最佳裁判员”;周殿华(首钢集团)被评为“最佳监审员”;鉴于首钢股份对本届大赛的贡献,竞赛组委会授予首钢股份“特别贡献奖”。竞赛组委会对获奖个人和单位予以表彰,并颁发了奖章和奖牌、证书。

刘振江出席闭幕式并发表题为《同为钢铁人,共逐强国梦》的讲话;首钢集团党委常委、董事、工会主席梁宗平发表讲话;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姜维宣读表彰决定;太钢工会曹志福主席,南钢工会张六喜主席,中国宝武工会陈英颖副主席,河钢集团工会史绍辉常务副主席,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首钢集团工会兼职副主席、本届竞赛形象大使刘宏等出席闭幕式。“首钢杯”竞赛组委会成员、裁判员、监审员、74家钢铁企业的领导、领队、教练和参赛选手,以及新闻单位参加了闭幕式。首钢集团总经理助理,首钢股份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刘建辉主持闭幕式。

刘振江在讲话中指出,本届大赛是在中国钢铁工业走出2015年困境,以非凡的毅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举办的,是检阅全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一次盛会,同时也是首钢人自信豪迈地迎接百年的盛典。本届大赛技术含量高、技能性强,赛场精彩纷呈;选手年轻化、知识化程度较高,“80”后“90”后占8成以上。首钢作为东道主,领导重视,组织有力,以大气开放的胸怀大手笔地承办了本届出类拔萃的大赛。

刘振江表示,行业大赛历经18年,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回顾大赛的历程,每一届既有传承,也有创新,通过反复总结,积累了基本经验。大赛始终坚持“一届比一届办得好”的目标,这既是办赛的初心,也是前进的动力。一届比一届好,就要精心组织,公平公正;一届比一届好,就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一届比一届好,就要竞赛和提高并举;一届比一届好,就要形成“钢铁奥运”的文化遗产,传承钢铁精神。

刘振江指出,要致力于打造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实践证明,加快培养一大批有知识、有技能、善于创新、爱岗敬业的高技能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力量,我们要多措并举,致力于打造数量充足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

“全体参赛选手、教练和领队回去后,重视把大赛取得的收获和提高带回本企业、本车间、本班组,让大赛像播种机一样传播大赛的成果,把收获的技术要领、技术诀窍分享给周围更多的职工,使大赛的成果和影响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工匠队伍的壮大和工匠精神的传承,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用高技能的实际行动争做新时代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有作为的钢铁工匠。”他希望。

梁宗平在讲话中表示,不仅仅参赛企业和人数创出了历史新高,在竞赛内容上也实现了突破和创新,多维度、纵深性考量选手的综合知识和技能水平。

他强调,要将大赛中的宝贵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牢记钢铁强国的历史使命,不忘人才兴企的战略目标,不忘强企报国的责任担当,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队伍。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与各兄弟企业携手共进,努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他指出。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